返回

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4章 亲兄弟,明算账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改魏其县为魏其国,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,食魏其五千一百七十户邑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将第一部分,也就是针对大将军窦婴的分封草案道出,丞相长吏便适时止住话头,给殿内百官公卿留了个白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——丞相府拿出的,只是草案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甚至即便是已经奏请过东宫太后,又根据天子启的指示修改更正过后,才拿出这个最终方案,也依旧是草案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要想让这个草案成真,不单需要天子启颁下正式的分封诏,并由太后、丞相各自用印,还需要这份分封诏书,与朝议之上三读通过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所谓三读,顾名思义,便是在朝议之上,由郎官大声宣读诏书内容三次;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过程中,无论有谁站出来反对,此事都将暂且搁置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至于搁置到什么时候,就看天子急不急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若急,那天子大概率会当场问反对者:为什么反对?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然后便是一场辩论,要么是天子说服反对者改变立场,再重新‘三读’,要么是天子被反对者说服,将这个方案无限期搁置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若是不急,天子则会直接搁置此事,私下再接见反对者,交流、沟通一番,再酌情做出决定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当然,也并非是所有的诏书,都需要走这‘三读’的流程——只有关乎宗庙、社稷的大事,如新法律的颁布、重大人事任命,以及侯爵、王爵的敕封等,才需要如此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平日里针对个人的赏赐、惩治之类,自不在此列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今日才拿出了‘草拟’的方案,那距离三读,应该还有一段时日?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刘荣这边刚想到这一点,御榻上的天子启便开口,印证了刘荣的猜测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汉十二年,太祖高皇帝与功侯百官斩白马而誓盟:非刘氏,不得王,非有功,不得侯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不如约,天下可群起而共攻之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便见御榻之上,天子启悠然到处一语,面色也随之带上了一抹感慨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及至吕太后年间,朝纲颠覆,诸吕外戚子侄各位王、侯,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时的誓言,被诸吕乱贼践踏的不成样子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自代地入继大统之后,先帝也曾说过: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,是为我汉家万世计,绝不可弃之、悖之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故自先帝以降,我汉家,至今都不曾有过异姓而王者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便是分封彻侯,也都是以分封诏书,于朝议之上三读三宣,得朝野共与,方得成行。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这番话,天子启说的脸不红心不跳,好似半个假字儿都没有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但刘荣终归是年轻了些,脸皮到底还没那么厚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听皇帝老爹说‘自先帝以来,汉家始终在贯彻太祖皇帝白马誓盟’时,刘荣只颇有些害臊的低下了头,又轻咳两声,以掩饰心中的尴尬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非刘氏,不得王——那确实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除去太祖皇帝年间便得封,且具备‘吴王夫差血脉’这一特殊政治原因的吴氏长沙国之外,自先帝至今,汉家确实没有新封任何一家异姓诸王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就连宗亲诸侯,都是严格按照朝议三读通过,天子、太后、丞相三方用印的完整流程进行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但封侯嘛……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“合着章武侯、南皮侯,都是我汉家的功臣咯?”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如是腹诽一声,刘荣便抬手提笔,佯装做笔记的样子,实则,在暗下吐槽起老爹的厚脸皮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——当朝窦太后的手足兄弟:南皮侯窦长君,章武侯窦广国,那是连先帝都亲口承认过的外戚恩封侯!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而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,非有功不得侯中的‘功’,指的是实打实的军功!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自太祖立汉,一直到先帝入继大统,除去诸吕那些个不被承认合法性的王、侯,汉家只出过一例没有军功,却也得封为彻侯的个例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——刘汉第一任少府,梧齐侯:阳城延。

    �6�9�6�9作为前秦军匠,阳城延唯一的本领,就是督造匠事。

   

第144章 亲兄弟,明算账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